错误也很美
在我读华应龙老师的这本《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之前,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特别怕犯错误的人。“错误”,在我看来是一个不好的名词,至少对于眼前的情况来说,我特别怕在工作中,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小心,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心态,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时,才有所改正。
【资料图】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化错意识”
讲一个我亲眼所见的例子。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开展了一节中班的科学活动《橘子的沉浮》。这个活动给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可以概括为:剥开的橘子会浮起来,完整的橘子会沉下去。当教师引导幼儿将橘皮剥开,观察它的反应时,其中有一名幼儿剥开的橘子却“犯错”似的沉到水底。这位小女孩本着求真的意识对教师提出疑问,可或许出于紧张、尴尬,教师当做没有听见,继续与实验成功的幼儿交流探讨着。见没有得到回应,女孩试图捣鼓,让沉底的橘子“浮到水上”,结果是失败的。最后,当老师引导幼儿集体记录实验时,她选择了与他人一样的答案——浮起来,教师也按照原定的预设计划总结了活动。
虽然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但被底下眼尖的专家老师看得一清二楚,这节公开课显然不那么成功。当时,作为观众的我,为这个活动、这位教师、这位幼儿而惋惜——他们一起错过了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其实,那位幼儿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她剥的橘子并没有剥干净,橘子的“肚脐眼”还是被蒂给封死的,所以橘子浮不起来。
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有时候无法正视错误,想尽可能地逃避或是对错误视而不见。其实,错误很正常,也很可爱。不经意的错误,很可能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启新世界、新问题的大门。如果教师能用“化错”思维,去面对生活中出现任何的错误,就会像华老师所说的那样:把“错误”的正能量融入教学过程中,春风化雨,让正确的认识从错误中慢慢生长出来。
教师要引导孩子具有“化错意识”
在我们小班的项目活动——《我会穿裤子》的开展进程中,我领悟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每天,我们都会进行“一日一查”:午睡起床后,一个小朋友就会像小老师一样,检查全班穿裤子的情况,穿对的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班上有个小男孩叫悠悠,在每次检查之前,都会悄悄跑到我的身边,询问我他的裤子有没有穿对。当然,他穿对的概率总是很小,我都会好心地提醒他穿错了,每次换回来之后,总能得到一颗五角星。
但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纠正”只会使他依赖老师的判断,永远学不会穿对裤子的技巧。于是我“故意”没有告诉他,而是借口推辞了他的询问。果然,那天的检查下来,全班唯独他没有得到五角星。他不依不饶,号啕大哭。我意识到自己也有错:害怕他“犯错”,害怕这样局面的出现,才替他纠正。该来的总是会来,而且他也必须在成长的路上,经历众目睽睽之下犯错的境地。
在我耐心地一番开导之后,悠悠终于想通了整个过程,并且坦然地接受了错误。而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也曾是个害怕犯错的老师。就像华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平时对学生说“差错很可爱”“差错是进步的阶梯”“错若化开,成长自来”,但我们自己犯错的时候,就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那学生将会获得什么?
因此,当我们自己做到了正视错误之后,再去引导我们的孩子,将会变得更有信服力;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受到教师的正确影响,大胆地面对曾经的错误,认清犯错的原因,自然地从错误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才能更有底气地去面对错误,而不是妄图避开应该犯的错误,从而以侥幸的状态去生活与学习。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亲爱的老师,请相信:当你将错误视为迈向成功路上一条必经之径时,你会欣喜地发现这条小径,看似充满崎岖与坎坷,实则会让你拥有柳暗花明的感触!
作者:袁莹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