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海洋经济复苏态势强劲 福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焦点
“乾动2号”海鱼养殖平台启用 连江海洋与渔业供图局
东南网5月12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近日,福建发布一季度数据,全省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水产品总产量188万吨,同比增长3.44%,实现“开门红”。福州、漳州、莆田三个地市产量居前三位,合计占全省产量近四分之三(73.9%)。
(资料图片)
数字赋能渔业快速发展
日前,“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项目——“乾动2号”海鱼养殖平台顺利入驻连江县定海湾海域。本月下旬将开始大黄鱼养殖,年产优质大黄鱼达200吨。
“‘乾动2号’锚链固定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网箱转网、升降、养殖监测系统等调试工作,调试成功后即可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高品质大黄鱼200吨。”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乾动”系列深远海养殖模式已进入快速复制阶段,“乾动3号”平台进入筹备阶段,预计今年底投放。
据介绍,“乾动2号”由结构浮体、养殖网箱、旋转机构、提升机构四大部分组成,总长67.6米、总宽33.9米,养殖水体达2万立方米,不仅具有抗17级台风、抗赤潮等优势,还搭载了各类智能养殖系统及检测系统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所有数据可通过无线传输到养殖户手机终端上,实现智慧养殖。同时,它还运用了整体式转网结构技术,实现全自动转动晒网,大大提高网箱使用寿命。养殖人员不需要出海,就能通过网络远程遥控养殖平台完成饵料投喂、鱼类生长监测、网箱清洗等一系列养殖流程,生产效率将比传统网箱提升3倍以上。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深远海养殖装备目前在福建有近20台,工厂化养殖水体超3000万立方米,海水养殖年产量近550万吨。深远海智慧渔业的发展得益于福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全省3700多公里的海岸线架设了1100多个5G基站,实现了近海无线网络全覆盖。
传统行业迎来新发展
在泉港区峰尾镇的码头上,渔民们正驾驶渔船穿梭在一排排由浮球、养殖绳构成的“田垄”中。定点、拉绳、收割、搬运……在熟练的操作下,海带从海中运到了船上,垒起了一座座“海带山”。
牡蛎、蛤、海带、江蓠、蛏是福建海上养殖的“老本行”。 一季度福建全省海水养殖占水产品总产量六成以上(61.5%),其中牡蛎、蛤、海带、江蓠、蛏等五个优势特色品种增长较快,合计产量占全省海水养殖产量80.4%、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近一半(49.5%),传统养殖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的是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
以前海带收成时全靠人力拉,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现在运用大型机械劳动效率至少能提升三倍,晾晒海带也不用辛苦地抬上山,节省了不少力气。”峰尾镇的养殖大户告诉记者,得益于渔业局提供的各种专家知识培训,大家学习了系统的养殖知识理论、用上了专业化的养殖设备,从分苗到收成再到晾晒整理,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每家每户养殖海带的面积变大了,产量变高了,每年收入可以达到10—30万元。
“以前做海水养殖,面朝大海背朝天;如今,都能穿着皮鞋搞养殖了!”扎根水产养殖近20年的养殖户杨锡勇坐在办公桌前,面前的大屏幕上,能观察到养殖池中石斑鱼的活动情况。他的养殖场里,监控器、温度检测计、制氧机、过滤机一应俱全,用以精准把握水温、监控水质。有了这些设备助力,每立方米水体可以多养10公斤石斑鱼,成活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市场需求,想要破局,就必须找到新路子。”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朱荣炉表示。
举报/反馈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