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红色印记 赓续红色精神——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入选者第三期国情省情研修班现场教学特写-天天报资讯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单位的工作,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我感到极大的光荣。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是我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5月30日下午,参加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入选者第三期国情省情研修班的173名学员,在见证了我国“两弹一星”厚重历史的上星站,跟随领誓人,如同当年在此的先辈一样,喊出了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
伴随着铿锵嘹亮的宣誓声,看着现场一个个历史物件,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如今的上星站留下的是一列斑驳的列车,一座废弃许久的小站台。但就是这样一座不怎么“像样”的车站,却承载起了我国发展核工业的梦想。
(相关资料图)
同样作为科研工作者,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周永全对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事迹颇有感触。如今踏足在这片他们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地方,周永全有了更深的感悟。
“当年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凭着一腔热血创造出来如此辉煌的成绩,令人敬佩。作为科研工作者,应该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秉持着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冲在理论的前沿、实验的现场、生产的一线,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青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贡献科技力量。”
广袤的金银滩草原,不仅记录着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历史印记,更镌刻着“两弹一星”的精神烙印。
在六分厂,随着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教师刘晓萌娓娓道来,揭开了一段尘封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进入爆轰试验场的地上掩体,狭长的过道宛如一条时光隧道,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了这里曾凝聚了老一辈科技人才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
“革命先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把原子弹给造了出来,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这让我非常感动。如今的青海科研条件虽已有了明显改善,但我们依然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在主观层面上去发挥这种精神品质,克服客观上带来的限制,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章志敏说。
来到七分厂,高耸的烟囱、成片的老旧砖瓦房,不断向后人诉说着当年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场景。
“今天的现场教学让我感触特别大。”青海中航硅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红利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通过此次学习,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在培养科研后备力量上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现场教学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汤锋说,将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围绕高原人居健康等科学问题,脚踏实地地做好基础医学的科研攻关,力争在一些高原医学卡脖子的科研技术上有所突破,勇攀高原医学高峰。
关键词: